丙种球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 40 年历史,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免疫应答,但不增加机会性感染,因此在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大受欢迎。据统计,各系统疾病中使用丙球的比例为神经系统为 43%,免疫系统为 33%,肝脏疾病及肿瘤 19%,可见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丙球治疗占主要地位。然而,目前尚无关于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 Zivkovic 教授在 Acta Neurol Scand 杂志上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来源丙球是一种从健康人静脉血中提取而成的免疫球蛋白,其含有健康人血清的所有抗体。丙球的主要成分为完整的 IgG 抗体(主要是 IgG1 和 IgG2)及少量的 IgA、IgM、可溶性 CD4、CD8 及 HLA 分子。其中 IgA 抗体在 IgA 缺乏患者中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此类患者需要输注去 IgA 的丙种球蛋白。生理作用血清内的丙球在预防病原体感染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个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丙球与 B/T 淋巴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因子、清除补体、阻断抗体的合成,同时能调节各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药理作用丙球半衰期为 18-32 天,而血清 IgG 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丙球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指标;给予丙球后,若血清 IgG 水平超过 6000 mg/dl,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升高。丙球 2 g/kg 的单疗程治疗可使血清 IgG 水平达到 5000 mg/dl,若此时在 IgG 水平回归正常水平(545-1560 mg/dl)前再次给药,可能导致高凝状态。一般 2 g/kg 剂量治疗 GBS 两周后,血清 IgG 水平降至到 1880 mg/dl。剂量选择静点丙种球蛋白的剂量推荐:诱导期:2 g/kg,分 2-5 天静点;维持期:1 g/kg,分 1-2 天,每隔 3-4 周,维持 1-2 年;维持治疗期间急性加重的剂量调整:增加剂量至 2 g/kg,分 2-5 天静点;缩短用药间隔。 表.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适应证及推荐意见
疾病推荐级别证据级别
CIPD一线用药一级证据
格林巴利综合症一线用药一级证据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一线用药二级证据
副蛋白血症神经病(IgG/IgA)不推荐一/二级证据
副蛋白血症神经病(IgM)不推荐为一线用药一/二级证据
血管炎性神经病三线用药四级证据
重症肌无力二线用药(中-重度的患者)二/四级证据
Lambert–Eaton 综合征一线用药二级证据
皮肌炎二线用药二级证据
多发性肌炎二线用药三级证据
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二线用药三级证据
包涵体肌炎不推荐一级证据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不推荐一级证据
僵人综合征一线用药二级证据
多发性硬化其他治疗无效或孕妇、哺乳期一级证据
视神经脊髓炎二线用药四级证据
自身免疫性癫痫二线用药四级证据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三线用药四级证据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是丙球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同样可以皮下注射;相对于静点,皮下注射可增加局部用药浓度、减少溶媒体积,然而用药前需要排除有无出血及皮肤疾病。皮下注射可作为免疫缺陷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用药途径,但不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常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较静点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但对疾病远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不良反应丙球常见的不良反应少见,较严重的有血栓形成、头痛、无菌性脑膜炎等。血栓形成:大剂量丙球治疗后由于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其发生率为 0.1%-0.6%;有趣的是皮下注射发生血栓的风险低于静点。头痛:多出现于首次静点后,且与注射剂量有关,大剂量丙球更为明显(据文献报道高剂量下头痛发生率 56%),口服小剂量激素可显著减少头痛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此外,作为血制品输注丙球可能导致 HIV、感染病毒及其它病原体传播。综上所述,丙球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要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具有适应证广、安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少等优点,但目前来看,我国对丙球作用认识不够全面、用药费用昂贵等因素使多数患者不能接受丙球治疗,今后临床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推广。
我对丙球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使用持保留意见。
我吃激素睡不着觉,但別人好像没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特殊呢?咋办呀?
我去医院的时候大夫姐姐就说有一个也是每个月打3-4天丙球,但是这个吧我觉得还是有待考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