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我们,结交更多病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 40 年历史,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免疫应答,但不增加机会性感染,因此在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大受欢迎。据统计,各系统疾病中使用丙球的比例为神经系统为 43%,免疫系统为 33%,肝脏疾病及肿瘤 19%,可见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丙球治疗占主要地位。 然而,目前尚无关于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指南或专家共识,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 Zivkovic 教授在 Acta Neurol Scand 杂志上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丙球是一种从健康人静脉血中提取而成的免疫球蛋白,其含有健康人血清的所有抗体。丙球的主要成分为完整的 IgG 抗体(主要是 IgG1 和 IgG2)及少量的 IgA、IgM、可溶性 CD4、CD8 及 HLA 分子。其中 IgA 抗体在 IgA 缺乏患者中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此类患者需要输注去 IgA 的丙种球蛋白。 生理作用 血清内的丙球在预防病原体感染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个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丙球与 B/T 淋巴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因子、清除补体、阻断抗体的合成,同时能调节各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药理作用 丙球半衰期为 18-32 天,而血清 IgG 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丙球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指标;给予丙球后,若血清 IgG 水平超过 6000 mg/dl,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升高。丙球 2 g/kg 的单疗程治疗可使血清 IgG 水平达到 5000 mg/dl,若此时在 IgG 水平回归正常水平(545-1560 mg/dl)前再次给药,可能导致高凝状态。一般 2 g/kg 剂量治疗 GBS 两周后,血清 IgG 水平降至到 1880 mg/dl。 剂量选择 静点丙种球蛋白的剂量推荐:诱导期:2 g/kg,分 2-5 天静点;维持期:1 g/kg,分 1-2 天,每隔 3-4 周,维持 1-2 年;维持治疗期间急性加重的剂量调整:增加剂量至 2 g/kg,分 2-5 天静点;缩短用药间隔。 表. 丙球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适应证及推荐意见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是丙球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同样可以皮下注射;相对于静点,皮下注射可增加局部用药浓度、减少溶媒体积,然而用药前需要排除有无出血及皮肤疾病。 皮下注射可作为免疫缺陷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用药途径,但不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常规给药方法。 皮下注射较静点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但对疾病远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 不良反应 丙球常见的不良反应少见,较严重的有血栓形成、头痛、无菌性脑膜炎等。 血栓形成:大剂量丙球治疗后由于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其发生率为 0.1%-0.6%;有趣的是皮下注射发生血栓的风险低于静点。 头痛:多出现于首次静点后,且与注射剂量有关,大剂量丙球更为明显(据文献报道高剂量下头痛发生率 56%),口服小剂量激素可显著减少头痛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此外,作为血制品输注丙球可能导致 HIV、感染病毒及其它病原体传播。 综上所述,丙球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要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具有适应证广、安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少等优点,但目前来看,我国对丙球作用认识不够全面、用药费用昂贵等因素使多数患者不能接受丙球治疗,今后临床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推广。
|